企業名稱:磐真堂馮自強中醫推拿按摩教學培訓
聯系人:馮老師
手機:15831183308
郵箱:panzhentang360@163.com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3188號萬達廣場A座磐真堂培訓
網址 : www.newncca.com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著燦爛的文化科學技術,但無論是閱讀沈括的《夢溪筆談》,還是瀏覽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始終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當代研究者們:為什么中國古代出現過眾多的科學成就,卻找不到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方法?換句話說,如果離開了實驗、分析、數學等近現代科學所采用的這些常規的研究手段,她怎么可能形成一門科學?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等杰出的中國科學家都曾試圖探尋其中的原由,但似乎都沒有找到開啟這所神秘之門的鑰匙。這不奇怪,因為近代科學產生之后,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科學成就都被淘汰殆盡,成了昨日黃花,唯一沒有被淘汰、完整保留至今、仍然在現代社會發揮作用的,只有中醫學。
中醫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學僅存的熊貓,活的化石,它具有古代自然科學的全部本質特征,它完全未受近、現代歷史進程的影響,完全不依賴現代科學成就和手段,獨立于現代醫學之外,僅憑自身在兩千年以前創造的理論體系和兩千年來不間斷地積淀下來的經驗,即能把握生命的規律,有效地治療疾病。陰陽五行、天人合一、臟象經絡、辨證論治,這些令現代人感到其妙莫名的古代哲理醫理,至今仍然是中醫臨床家認識疾病的犀利武器。在現代科學成就及其方法占據了人類全部生活和思維空間的今天,中醫的存在不能不說是一種“異端”,這個“異端”能夠存在于現代社會,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治病有療效。否則,它必將像其它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一樣,逃脫不掉被近、現代醫學無情淘汰的命運。雖然基中醫的基礎與臨床體系,兩千余年來幾乎從未“與時俱進”,但它“古老”的理論、“陳舊”的經驗,運用于今天的臨床,仍然卓有成效,甚至用來對付人類從未遇到過的新的疾病,仍然能夠迸發出新的活力?它的科學道理何在?這是值得每一個從事中醫、研究中醫、關注科學方法論的人認真思索的問題。
1.叩問中醫
用一個很文雅的詞“叩問”來形容人們Z初對中醫的懷疑。歐美人是有理由懷疑的,因為他們很少接觸這樣的治療方法。懷疑雖有,但并沒有人因此斷言它不科學而拋棄它,相反,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在美國的41個州,都已經相繼立法,允許用中醫、針灸治病,科學的確需要這種寬容精神。倒是在中國國內,有些人遠不是用“叩問”這種客氣的態度來對待中醫的,中醫是科學嗎?他們的答案:不是!他們認為,科學是能夠“實證”的,醫療的價值須具“可檢驗性”,有效的方藥應當經得起“重復”。而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無法用解剖所見予以實證,中醫的治療經驗經不起重復和統計學處理。
有一篇題為《醫學是Z年輕的科學》的文章,對抨中醫的擊尤為激烈,作者認為:針灸、草藥都屬于旁道醫療;把中華民族的人口繁衍不衰歸功于中醫,是出于缺乏生物學常識的一種主觀臆斷;科學是一元的,醫學也毫不例外,真正科學的東西在現代不可能由于“歧視與偏見”長期被科學界所拒斥,只有中醫這樣的偽科學,才局限于狹隘的范圍里要求“權威”承認和政策支持。
這顯然不是叩問,而是把當代醫學當作戒律來拷問中醫了。當然,作為一個從事中醫工作的的醫生或教師,用不著別人旁敲側擊,也應當捫心自問:我所學的、我所教的、我所賴以謀生的中醫,到底是不是一門科學?
2.方法之源
毋庸置疑:中醫是一門科學,構成這門科學的,不僅僅是幾千年來積淀的豐富經驗,更重要的是在經驗之上有一套完整的、駕馭經驗的理論體系,這就是中醫自身獨到的科學方法。但是,它與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決定性影響的西方自然科學采用的方法論截然不同,因而難免引起人們的疑惑。中醫是一門古代自然科學,更準確地說,它應當是一門復雜科學,它研究人體生命活動和治療疾病所采用的主要是信息處理的方法,而不是西方自然科學(包括當代醫學)所慣常采用的還原論。
研究人體的生命活動和疾病,可以采用解剖的方法,即打開來看,這是靜態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不打開,從外面觀察,這是動態的研究方法。在當時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中醫學Z終選擇了后者。這種方法論的淵源之一,來自于老子的《道德經》。書中第21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边@段話的字面意思是:道這個東西,是混沌模糊的。它的內部,有形象,有物質,從外面觀察,似乎能看清楚,卻又看不真切。在它的幽暗深處,藏有精氣。這種精氣是十分真實的,有信息傳遞出來。從外面看不真切的是象和物,因為形象和物質是靜態的;能夠感受到的是精,因為精氣是動態的,老子用“其精甚真”來強調流動的的精氣給人造成的逼真的感官沖擊;能夠收集到的是信,因為流動的精氣將內部的信息帶到了外面。
這不正是概括了人體生命活動這個復雜系統所具有的模糊性、不可直觀的特點,并且揭示了醫學可以為之采取的研究方法嗎?的確如此!人,只要是活著的人,不論處在健康、亞健康、患病的哪一種狀態,總是有愉悅、疲乏、不適、疼痛等各種感覺,這就是體內發出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自己可以感受到,旁人也可以觀察到。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從各個角度來捕捉、收集病人體內發出的信息。然后,將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分類、歸納、抽象,上升為“證”。證是經過加工提煉之后的信息,可以據此確定疾病從而給予種種治療,而采用的所有治療措施,都是醫生向病人體內輸入信息(湯藥、手法等)。病人經過治療后,是好是壞,又會通過新的信息--主觀感受和客觀體征的改變反饋到醫生那里,醫生再決定如何進一步治療。這就是中醫所表達的“辨證論治”思想的精髓。
3.辨證論治
用現在的語言來說,辨證論治就是中醫處理人體疾病信息所采用的科學方法。辨證有嚴密的邏輯,論治有嚴格的規定,不是可以任意妄為的。這就與光憑經驗用藥的“經驗醫學”有了本質的差別。為什么中醫臨床家總是反復強調治病時要“認證無差”?因為對疾病信息的歸納、分析、判斷一旦有錯,再多、再好的方子也不會有效;為什么經方派醫家一再叮囑用傷寒方必須用原方,“不可隨意挪動”?因為幾乎每一首傷寒方都有嚴謹的結構,而且被多次證明:這是對應于某一個證的Z佳輸入信息組合,如果隨意加減,破壞了它的結構,即使認證再準,輸入了錯誤的信息,治療同樣會失敗。在這里,不需要解剖知識,不需要動物模型,不需要藥理試驗,不需要實驗研究,不需要統計分析,不需要檢測指標,總之,不需要使用任何現代醫學的常規方法,只需要掌握好患者與醫生之間直接的信息交流,也就是掌握好了辨證論治這個中醫處理人體信息時所采用的科學方法,就能有效地治療疾病。因此,辨證論治是中醫所有科學方法中Z重要的方法,是近現代醫學從來沒有采用過的方法,是目前中醫、西醫兩個醫學體系相互勾通中Z難以逾越的障礙,但它卻是中醫臨床的核心和靈魂,是中醫認病、治病Z犀利的武器。
4.“標準”悲劇
有人認為:中醫的治療經驗不具備可重復性,不能經統計學處理,因而它是一種經驗醫學。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如果是針對西醫所說的病,中醫任何良方可能都經不起統計學處理;如果是針對中醫所說的證,中醫無數方藥的療效不僅經得起億萬次的統計學處理,而且精確的辨證論治可以取得極高的療效,例如《傷寒論》中的兩百余首經方,重復了1800余年,至今仍然療效卓著。請問,有哪一種西藥比得上中醫古方的這種統計和重復呢?如果一概用評價西醫的當代科學標準來評價中醫,一概用研究西醫的科研方法來研究中醫,必然導致中醫的悲劇,但這何嘗又不是當代科學的悲???明明看到那些臨床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治某種病療效卓著,用他的方子去做實驗,卻得不出陽性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只好否定,這不是活脫脫的“睜眼瞎”嗎?這把貌似公正的“金標準”,不知挫傷了多少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為了屈從西醫的科研標準,他們只好放棄自我,而放棄自我的結果,導致搞了幾十年的科研,卻拿不出幾項象樣的、世界級的中醫成果來。這是人為的悲??!
近年有報導說,日本研制的《傷寒論》小柴胡湯制劑已成功打入美國的藥品市場,我們雖然不知道“小柴胡”是如何逃脫“統計學處理”這一類緊箍咒的,但覺察到西方人并不把“金標準”當作甚么金科玉律來卡中醫的脖子,也許是因為他們更加能體會到當代主流醫學在疾病治療方面的弊病,也許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緣故吧,總之他們一直在假裝“睜眼瞎”,明明用實證的方法看不到經絡的存在,卻不去否定針灸的科學性,反而大開綠燈,到處放行,這種中國式的“難得胡涂”,倒表現了一種科學的聰明。如果硬把當代科學當作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自己完全不懂并且根本不想去弄懂的東西統統斥之為非科學,豈不是太無知、太狹隘了嗎?倘若我們的科學工作者能夠意識到當代科學和當代醫學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稍微留意一下中醫獨到的臨床方法論,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找到當代科學的原動力。錢學森先生20多年之前曾說過:中醫的合理內核一旦被揭破,整個現代科學都要改寫。雖然改寫的時代還未到來,但我們相信,這個時代已為期不遠!
5.全新認識
對于那些至今仍然認為當代科學完美無缺的人們,我們建議他們讀一本書,書名就叫《復雜》,作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基本粒子物理學博士,美國科學雜志高級撰稿人。書的封面是一段饒有興味的話:“這部書敘述一群美國科學家如何開創‘21世紀的科學’的故事,對正在形成的科學的復雜體系做了深入淺出的描述。介紹了‘一場新的啟蒙運動’。故事是美國一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越來越無法忍受牛頓以來一直主導科學的線性和還原的思想束縛。他們在各自領域發現,這個世界是一個相互關聯和相互進化的世界,并非線性發展的,并非現有科學可以解釋清楚的。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不僅存在著混沌,也存在著結構和秩序。他們逐漸將自己的新發現和新觀點聚集起來,共同努力形成對整個自然界、對人類社會的一個全新的認識”。
當然,書中不可能有中醫的故事,因為,目前大概還沒有一個西方科學家真正讀懂了中醫。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了希望:人體的生命活動絕對是一個復雜體系,是不可能憑借解剖的、實驗的、統計的、微觀的這些“現有科學”完全解釋清楚的,現在已有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開始發現了當代科學存在的缺陷,那么,中醫這門古代科學的科學方法和合理內核,毫無疑問一定會被未來科學所揭示和認同。
記得幾年前有一期《亞洲周刊》,用兩個整版介紹中醫在英國的盛況,有查爾斯王子表態支持中醫,戴安娜王妃生前經常找一個姓謝的中醫大夫進行中醫推拿保健治療,英國有個議員現身說法,說自己20多年的皮膚病,西醫治不好,中醫治好了。Z有意思的是英國有關部門找到我國醫學史教授馬伯英,向他請教用中醫藥防治瘋牛病的方法。西方人對中醫的推崇,由此可見一斑。中醫這門古老而年輕的國粹正以無可替代的魅力走向世界的舞臺!
謹以此篇作為新年獻辭獻給所有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我們的朋友;獻給我摯愛的家人;愿普天之下和諧美滿、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