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磐真堂馮自強中醫推拿按摩教學培訓
聯系人:馮老師
手機:15831183308
郵箱:panzhentang360@163.com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3188號萬達廣場A座磐真堂培訓
網址 : www.newncca.com
《磐真太極拳》《筋經八部》《太極混元樁》簡介
一、概述:
《陳氏磐真太極拳》磐真堂人是根據中國道家養生理論精髓,以陳式太極拳為母拳,在繼承和發揚陳式太極拳健身、養生、技擊、內外兼修的基礎上精心創編的一種自練自養的拳法,講求道法自然,圓融自通,拳法簡練而凝重,樸實而大氣,拳理深入而淺出,簡明而扼要,且易學易通,長期練習,可修養身心,健體強神,培植真氣、益壽延年。
馮自強先生十三歲開始習武,初習少林洪拳,十七歲開始學習中醫并同時習練陳氏太極拳、磐真太極拳和氣功,三十年來孜孜不倦,反復于中醫推拿、太極拳、氣功之間研究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練功和教學經驗,長期致力于健康文化和醫療保健產品的的傳播與推廣,藉此造福于社會。
《陳氏磐真太極拳》分六十八式和十八式兩套套路,習練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情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套路,每套套路皆分兩種打法,緩打以養氣,勁發以養功,亦可相互參用,總之,法無定法,貴在靈活。
內外雙修是達到磐真太極拳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徑,操演太極拳架之時即使修練太極內功之際。外功(指武技)主練身手步;內功(指道功)主練精氣神,只修內而不練外則肢體不靈,只練外而不修氣則氣血不旺,外功是內功的效能,內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為武功。如此,許多拳法暗合于功法,使氣功溶于太極之中,即提高了內功修煉的效果,又增強了技擊散打的威力,并使強身健體的功效更加顯著,這就是磐真太極拳的精妙獨到之處!
磐真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愉悅中,使身心健康。且磅礴大氣,渾然天成,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國粹”。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趙堡、武當等多種流派。
二、習練太極拳要旨
要練好太極拳,須明白無極、太極的含義,無極之義,無形無相,無聲無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無一物而含萬物,無極一動既是太極,太極成則陰陽分焉。若將太極之理借喻人身,則人身亦為一小太極,這個小太極的陰陽代表即為心、腎,心屬火在上為陽,腎屬水在下為陰,通過習練太極,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則陰陽調和百病不侵。
練拳時尤要注重以意行氣,以氣行力,逐步達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境界,須細細體察其中奧妙。用力須剛柔相濟,既不能過于柔軟,亦不可偏于堅剛,軟弱無力難以長功,堅剛過度則難養真氣,因此,須循剛柔參半之路方可得“太極勁”。
太極拳分棚、捋、擠、按、采、挒、肘、靠八門手法,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講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開胯、勁氣內斂。習之日久,自然心領神會,水到渠成。有曰:“拳打千遍自然熟,拳打萬遍神出現”。因此初學者要先在套路和動作上下足功夫,然后細細體悟太極的奧妙,“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既是此理。馮自強先生亦歷來主張:“形似方得神似,神似方得悟道”。
練習時重心的轉換要沉穩自然,在速度上大致要均勻,動作銜接要連貫流暢,對每一個開合,每一次意念的轉換走向、勁力變化都要明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定式沉著穩健。時時處處要體現出肢體的動作是由腰身的轉動帶動出來的。同時要體現出太極拳特有的旋腕轉肘、旋腰轉膀的纏絲勁來,以使其勁力含蓄深沉綿綿不斷,勁力發放之時要借轉腰之勢,內勁自丹田催發而出,勁力崩彈暴烈而又自然順遂。要一開俱開、一合俱合、一升俱升、一沉俱沉、內外一致、上下相隨。
太極有“一動而無有不動”、“一處纏而處處纏”之喻,它內煉意志,外練肌體,內氣上行時則轉膀旋腕,下行時則轉膝旋踝,縈繞于中盤則通過胸腰腹臀的螺旋纏繞和折疊運化,將周身十八個大的關節部位(兩肩、兩肘、兩腕、兩胯、兩臀、兩膝、兩足、頸、胸、腰、腹)漸漸旋活轉順,逐步做到內外合一,上下相隨。全身好似形成一個碩大的的太極球,達到“妙手一動一陰陽”的高超境界。
打太極拳要明纏絲勁,不明此既不明拳,纏絲勁隱于體內、入于骨間、循經走脈,纏繞運行、流布周身的一種內勁,纏絲勁是太極拳的運勁方法,欲求纏絲勁,須外循螺旋之形,內合纏絲之徑,外則通過腰脊的螺旋運轉、胸腹的折疊轉化來貫穿和帶動肩、肘、手、胯、膝、足和頸項的螺旋運動;內則以心神為君,發于丹田,貫于經絡,行于血脈,入于骨髓,達于四梢,纏繞運行,使之流于周身而復歸于丹田,形成一股纏絲內勁。如此,纏繞方法結合內氣的導引,久練必然內外相合,周身一家。勁氣自生。
習練太極拳必要首先注重神意氣的練法。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達到這個純熟的境界之后方可著手于技擊散手等高層面的練習,切不可好高騖遠,急于求成。拳架純熟之后在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要知道只有具備了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會事半功倍,隨心所欲,順其自然,陰陽變化,剛柔瞬變。
練拳還須努力修煉心性,馮自強先生講:“拳禪合一”方為上乘功夫,講求中正安舒,祥和自然,太極拳無處不與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緊密相連,厚德載物,與人為善,非萬不得已,不可心存爭勇斗狠發人打人之念,否則與太極精神和武德相悖,實不可取也。
練拳須保持中正仁和、泰然自若之儀表心態,心無雜念、呼吸自然,自得其樂,日久定會心神安寧、內氣沛然。知經絡發源于臟腑而流布于周身,經絡通則百病不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既是此理,蓋內氣生發于丹田,貫于經絡之中,通過旋腰轉背,纏繞運行,以意行氣,使真氣流布周身而達于四肢,開時氣行周身,合時復歸丹田,循環往復,滋養身心,通過內纏外繞,五臟得以按摩,經絡得以暢通,氣血得以旺盛,這就是太極拳所以具有的養生功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磐真太極拳拳法功法合一,太極氣功合一,始終不離真氣的運行,先求靜功以培養真氣;內外雙修是善養真氣;內纏外繞為導引真氣;胸腹折疊為運化真氣;技擊用法要仰仗真氣。這就是《磐真真氣導引法》和《磐真太極拳》整個養生體系的靈魂。
三、基本手法和步法:
立拳、平拳、錯指半開拳、立掌、平掌、螺旋掌、塌腕瓦壟掌、松腕瓦壟掌、陰八字手、陽八字手、勾手。
基本步法:
盤步(太極圓環步)、馬步、左弓步、右弓步、左虛步、右虛步。
四、磐真六十八式太極拳套路名稱:
無極式、起式、金剛搗碓、開山門、閉山門、單鞭式、追風掌、炮錘、前趟、托塔式、白鶴亮翅、斜行式、斬手、左黑虎掏心、金雞獨立、倒卷肱、退步壓肘、海底撈月、野馬分鬃、云手、提膝甩掌、云手、前趟、托塔式、白鶴亮翅、斜行式、云手拍掌、右蹬連環、左蹬連環、白猿獻果、雙推手、雙峰貫耳、單推手、右黑虎掏心、背折靠、右黑虎掏心、橫肘、青龍出水、提膝獨立、提收式、胭脂手、前趟、雙龍出水、高探馬、連珠炮、閃通背、提膝單推、中盤式、前趟、托塔式、斜行式、窩心炮、前后招、二起腳、雙震腳、玉女穿梭、雙攔肘、連環裹鞭錘、海底撈月、大力金剛掌、白猿獻果、雙推手、退步穿掌壓肘、海底撈月、右蹬連環、胭脂手、當頭炮、金剛搗碓。
五、磐真十八式太極拳《筋經八部》套路名稱:
無極式、起式、金剛搗碓、開山門、閉山門、連珠炮、雙推、倒卷肱、退步壓肘、海底撈月、右蹬連環、雙推、單推、大力金剛掌、提膝獨立、胭脂手、當頭炮、金剛搗碓。
《磐真真氣導引法》
一、概述
《磐真真氣導引法》是根據《黃帝內經》“全真導氣”理論和傳統行氣養生要旨所創編的一種自練自養的醫療保健養生方法,講求道法自然,主要通過調息凝神,培植真氣,調和陰陽,貫通經絡,挖掘機體自身的固有潛能,發揮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治療,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療能,尤其注重自身意念力的開發與培養,使心靈的力量變得純凈而強大。功法簡明而凝重,樸實而大氣,且易學易通,不走偏頗,長期練習可以修養身心,寓理正氣,健體強神,防病治病,啟發慧根。一朝得之,則終身受益不盡。
《磐真真氣導引法》的主要煉養目的為貫通人體小周天,使后天精氣充實起來,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氣,這就是小周天練精化氣的目的。完成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小周天通達后,即可運用此法治病,以意領氣,抄直就捷,宏觀導引,直達病所,以此來醫治疾病。
二、練功姿勢:
磐真真氣導引法分三種練功姿勢:自然盤腿坐式,自然垂腿坐式,無極站樁式。磐真真氣養生法講求道法自然,每個人皆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練功姿式,三種練功方式功理一致,意念、吐納、導引、開合動作皆同。
1. 自然盤腿坐式 ;兩臂搭攏于下丹田處,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貼放于左手心下,兩腿相互交叉自然盤坐,坐姿中正,全身放松,這是一般人都習慣且容易做到的一種坐式姿勢。
2. 自然垂腿坐式:坐于高低適宜的椅凳上,以坐下來大腿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腿間距為二十公分左右,坐姿中正,全身放松,手勢如前法。
3. 無極站樁式:兩腿微屈膝,兩腳開立,距離同肩寬,立身中正,全身放松,手勢如前法。
三、練功方法:
1. 入靜法:
口唇自然閉合,上下齒相對,用舌尖輕抵上腭,自然呼吸,輕閉雙目,放松入靜??稍囅胍粓F清氣從頭頂直落腳底,而后緩緩地向周圍散開,同時身心也隨之逐漸放松,四肢百骸猶如蕩然無存,意念漸成一派虛無縹緲的空寂之象,放松入靜后,意念移至下丹田處,內視丹田,此時便在潛意識里放棄了對眼、耳、口、鼻對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去聽丹田的細微變化,靜心體悟。練習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后收功,收功時意念中將氣沉存于丹田,兩眼緩緩睜開,兩手手心搓熱,自然輕柔的熨摩顏面二十次,功畢。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原則上練習入靜法數日(一周)左右后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練習。
2、養氣法:
放松入靜,內視丹田?。?!,冥冥之中會漸覺有一線氣機蘊含其間,并在靜之極時微動,持續數日后由弱轉強,漸覺內氣透過周身毛孔與自然界之外氣交融合一,此時,身心即會產生陶然欲飄、美妙愉悅之感。仍意守丹田,任由此種愉悅滋生蔓延,愈在此刻,愈是內氣茁壯生發之時。初始會感覺下丹田好似生成一個雞蛋大小的氣團,微微發熱。(可以把這種氣團想象成火紅色的)而后真氣團由小到大、充盈整個小腹,氣波不停地翻滾涌動,腹內溫暖融融。此時功效十分明顯,胃腸蠕動增強,“咕?!敝暡粩?,勢如推雷,排氣頻繁,消化良好,食欲大增。隨之真氣繼續不斷充盈膨脹,且能量不斷增強。一小時后收功,收功方式同入靜法。
此一階段的練習須持續十日以上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練習。
3、開合養氣法:
前兩個階段練習的基礎上,丹田已有了明顯的氣感,此時仍須繼續加強丹田真氣的蓄養,為下一步“闖關”、“通周”積蓄量能,切忌自以為是、隨意導引,恣意妄動。
具體做法:每次練功進行至一半時間時,兩手緩緩由丹田向上抬起,抬至胸前時內旋變為托天式,手心仍向上,以意引氣,氣動手動,意念中將丹田之氣經整個上體而達于兩臂、兩手,然后兩臂緩緩向身體兩側下沉向下畫圓復收于下丹田,循環往復做二十至三十次,一小時后收功,收功方法同養氣法。注意:此法練習需持續一個月以上,且以后在練功時將始終貫穿于功法中。注意:向上托舉時要用鼻腔緩緩向小腹吸氣,而下收時要緩緩用小腹呼氣,此為自然順腹式呼吸。
在進行了以上三種功法的習練之后,便覺內氣更加充盈,練習者本人似已非昨日之人,由于內氣流經上體,臟腑器官得到持續滋養,習練者的臟腑功能大大改變和加強,面貌煥然一新,身心皆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狀態。
4、太極混元樁:
具體做法:每次練功進行至一半時間時,進行太極混元樁的練習,雙手緩慢向外展開,意念中丹田之氣隨之向外擴展,可設想之一團真氣將身體包裹,隨之逐漸向內收斂,意念中氣團緩緩變小,收于丹田之內,如此循環往復,順逆運轉,練習半小時左右。練習太極混元樁的功效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在一周之內之內即產生氣壯山河之感!
5、經絡貫通法:
經絡貫通法亦稱“通周法”,即人們常說的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所謂“小周天”,本義指地球自轉一周,即晝夜循環一周;后經引申,被內丹術功法借喻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肛門,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達頭頂百會,再下顏面,經上丹田會至舌尖(鵲橋)與任脈接,過喉,沿胸腹正中線經中丹田歸至下丹田。因其范圍相對較小,故稱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進而能改變體質,強筋健骨,促進循環,開啟智慧。任督二脈在中醫診脈與道家導引養生上相當重要,是道家養生的必修課,同時也因武俠小說里渲染與夸張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強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脈等,任督二脈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飛猛進,故也成為一般人熟知的氣脈名稱。因此,本功主要著重于小周天的練習。
在以上三種功法練習的基礎上,即可進行“通周”練習,此時,經過近兩個月的練養,內氣沛然充盈,已為通關積蓄了充足的真氣能量,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個輕松愜意的時日,環境要安靜,確保無人打擾,入靜,意守丹田,意念中將真氣全部攏合于此,以意引氣使真氣(火紅色的氣團)沿督脈逐一上行,由于此時真氣量能已足夠充沛,順經絡自然運行已是必然,這種力量在意識的導引下,相互交促,順達通暢,此時,任由其行,意念中引真氣循督脈各關穴接任脈泰然回歸下丹田,此謂“小周天”已通。
六、練功須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通周的時間、力量、感受會不一樣,有些人一剎那就通了,且力量很大、震動也大。有的人通周時間稍長,并且力量也不大,主要是因為真氣還不足,沒有達到通周所需要的量能,沒關系,繼續加強第三階段的練習,一般都會在一個月內打通。
在修煉過程中,經脈是在不斷的加寬的,氣脈也是在不斷的加強的,為了加寬經脈,氣流就要不斷地沖擊經脈,形成震動的感覺,如果你很敏感,就會有感覺,不過,這都屬于正?,F象,且會逐漸消失,不必驚慌失措,繼續安然練功。而后真氣愈加沛然,會很輕松的帶動小周天氣脈循環。
練習磐真真氣導引法,須堅定不移,持之以恒,不要畏難而退。在鍛煉期間,要順乎自然,不要執意妄想,勉強追求。否則,欲速則不達,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緒,就越是難以進步;心態越是融和自然,恬淡虛無,真氣就越容易發動,進步就越明顯。 當自然界或練功者自身出現某種難以控制或不利于自持的現象時,如:風雨雷電,霧靄沉沉,暴怒未息、憂慮煩亂,情志不適等,均不可勉強練功,當稍忍以待其定,以防偏頗。
馮自強先生簡介:
馮自強;河北磐真堂推拿管理連鎖機構總經理;一代武醫宗師、龍門正骨泰斗高元坤先生關門弟子;龍門正骨第五代正宗傳人;《風濕十二訣》《雙向正骨法》《磐真推拿法》《奇門點穴》《磐真太極拳》《真氣導引法》《筋經八部》《砭石熱療》《龍門六十四手》第五代正宗傳人;長期致力于健康管理、風濕骨痛、運動養生領域的研究與實踐;中醫推拿正骨、行經點穴的培訓輔導以及中草藥保健產品的研究與推廣;弘揚民族養生文化和中華武術;藉此造福于社會。
一、《磐真太極拳》
《磐真太極拳》是磐真堂人根據中國道家養生理論精髓,以陳式太極拳為母拳,在繼承和發揚陳式太極拳健身、養生、技擊、內外兼修的基礎上精心創編的一種自練自養的拳法,講求道法自然,圓融自通,拳法簡練而凝重,樸實而大氣,拳理深入而淺出,簡明而扼要,且易學易通,長期練習,可修養身心,健體強神,培植真氣,暢通氣血,防身護身,養顏美體。一朝得之,則終身受益不盡。
《磐真太極拳》分六十八式和十八式兩套套路,習練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情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套路,每套套路皆分兩種打法,緩打以養氣,勁發以養功,亦可相互參用,總之,法無定法,貴在靈活。內外雙修是達到磐真太極拳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徑,操演太極拳架之時即使修練太極內功之際。外功(指武技)主練身手步;內功(指道功)主練精氣神,只修內而不練外則肢體不靈,只練外而不修氣則氣血不旺,外功是內功的效能,內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為武功。如此,許多拳法暗合于功法,使氣功溶于太極之中,即提高了內功修煉的效果,又增強了技擊散打的威力,并使強身健體的功效更加顯著,這就是磐真太極拳的精妙獨到之處!
二、《磐真真氣導引法》
《磐真真氣導引法》是根據《黃帝內經》“全真導氣”理論和傳統行氣養生要旨所創編的一種自練自養的醫療保健養生方法,講求道法自然,主要通過調息凝神,培植真氣,調和陰陽,貫通經絡,挖掘機體自身的固有潛能,發揮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治療,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療能,尤其注重自身意念力的開發與培養,使心靈的力量變得純凈而強大。功法簡明而凝重,樸實而大氣,且易學易通,不走偏頗,長期練習可以修養身心,寓理正氣,健體強神,防病治病,啟發慧根。一朝得之,則終身受益不盡。
《磐真真氣導引法》的主要煉養目的為貫通人體小周天,使后天精氣充實起來,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氣,這就是小周天練精化氣的目的。完成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小周天通達后,即可運用此法治病,以意領氣,抄直就捷,宏觀導引,直達病所,醫治疾病。
三、《筋經八部》
《筋經八部》是磐真堂創編的一套強筋骨、健心神的內外兼修的氣功練養功法,講求以意引氣、以氣發力,并吸收了六合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和、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等六和練功方法;練成后可打通關節、舒筋活血、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達到防病、抗病、養生、養顏等功效,對于治療各種慢性疾病均起到較明顯的療效,是一種強筋骨、健心神的康復訓練以及慢性疾病的功法!
《筋經八部》功夫講究的是行氣運氣、練氣成丹,所以久練氣場會越練越大,通過“內氣外發”方法的修煉,可使丹氣發放于體外,灌輸給他人,通過元氣、丹氣的輸入使病人曾強免疫力,打通筋絡,逐漸康復。
《筋經八部》更可使武學修為者功力大為長進,武火運氣、文火健身;“武火”運氣的方法是調動真氣,使之運行于十二筋絡,令身體的各個部位在遭受打擊時自然產生強烈反彈,若運氣于某個點位,便可自動產生開磚劈石的功效,產生超出常人幾倍甚至于幾十倍的威力!練就鋼筋鐵骨之身!